數位影音訊號的傳輸關鍵-HDMI
高畫質多媒體介面(英語: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,縮寫:HDMI)是一種全數位化影像和聲音傳送介面,可以傳送未壓縮的音訊及視訊訊號。HDMI可應用於數位音響、機上盒、電視遊樂器、電腦與電視機等裝置。HDMI可以同時傳送音訊和視訊訊號,由於音訊和視訊訊號採用同一條線材,大幅簡化系統線路的安裝複雜程度。
HDMI的誕生
HDMI是由日立、松下電器、Quasar、飛利浦、索尼、湯姆生RCA、東芝、Silicon Image等公司,在2002年時發起,是設計來取代舊式的類比訊號影音傳送介面,如SCART或RCA等端子。它支援電視與電腦影像等,包括SDTV、HDTV視訊畫面,再加上多聲道數位音訊。
HDMI與少了音訊傳輸功能的UDI都繼承DVI的核心技術「傳輸最小化差分訊號」TMDS,因此從本質上來說還是DVI的擴充。DVI、HDMI、UDI的影片都以即時、專線方式進行傳輸,這樣可以確保影片流量大時不會過於擁塞。
規格在一開始制訂時,最大畫素傳輸率為165Mpx/sec,足夠支援1080p畫質每秒60張畫面,或者UXGA解析度(1600×1200);在HDMI 1.3規格中增加到340Mpx/秒,符合未來可能會有的需求。
而除了HDMI之外,電視端子的發展史中,還有一個知名的影音介面,就是DisplayPort,DP在2008年推出,就直接朝向液晶顯示器開發,採用「Micro-Packet Architecture(微封包架構)」傳輸架構,影片內容以封包方式傳送,這一點與DVI、HDMI等影片的傳輸技術有著明顯區別。
HDMI同時支援非壓縮的8聲道數位音訊傳送(取樣率192kHz,資料長度24bits/sample),以及任何壓縮音訊串流,像是Dolby Digital或DTS,也支援SACD所使用的8聲道的1bit DSD訊號。在HDMI 1.3的規格中,又再追加超高資料量的無失真壓縮音訊串流如Dolby TrueHD與DTS-HD的支援。
現有的介面規格
HDMI目前有五種介面,分別為HDMI A、B、C、D、EType,但是目前最常在市面上看見的就是TypeA、C、D、E,而HDMI B目前沒有用在任何產品上,由於優點是 TMDS 的資料量是 A type 兩倍以上,僅次於 DVI 的傳輸,主要是用於傳輸高解析度(WQXGA 2560×1600 以上)。但因為要傳送較大的資料量,所以工作頻率要在 270 MHz 以上,但很多設備只能在 165 MHz 以下運作,因此就比較難在市面上看到其應用。

2.0與2.1的差異對照
HDMI自1.0版本至今也已經到了HDMI2.1,從過去支援影音訊號到現在也夠支援網路訊號傳輸,並且也持續提升其影音輸出的最高規格,而2.0以及2.1可能大家比較容易搞混,下方列出簡易的比較表,讓大家能夠迅速理解。而未來HDMI的應用範圍依然會持續擴大,以此來符合未來對於各式傳輸訊號的需求以及應用。

延伸閱讀:
1.USB傳輸速率演化史
參考資料:
HDMI 介面之訊號完整性及共模干擾之分析及改善-陳彥廷
維基百科-HDMI